基本案情
陈某与宋某系相识多年的邻里关系,2015年11月,宋某开办超市期间两次以急用钱为由向陈某借款6万元,并出具欠条承诺尽快归还。然而借款到期后,陈某多次催要,宋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。为维护权益,陈某将宋某诉至法院,法院审理后判决宋某需按月偿还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。但判决生效后,宋某仍未履行还款义务,陈某无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执行动态
执行干警王文正接手案件后,第一时间了解案情并研读判决文书,随后带队前往宋某户籍所在地调查,却未发现其踪迹,电话联系也无人接听。干警试图通过宋某儿子宋二某获取线索,宋二某却称不知父亲下落。
就在一筹莫展之际,有线索称在北京某处见过宋某,王文正迅速带队前往调查,仍未找到人,执行工作再次陷入僵局。陈某在电话中叹气:“法官,找不到人我的钱是不是就没了?这案子啥时候是个头啊?” 王文正耐心安抚:“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,只要有新线索,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行动。”
几天后,王文正经多方打听,确认宋某在睢县某工厂工作,随即制定执行计划并带队将其拘传至法院。双方见面时,陈某怒斥宋某拖欠行为,而宋某却无所谓地说道:“我现在没钱,还不了。”
见此情形,王文正从双方多年邻里情谊入手,结合法理耐心疏导,向宋某阐明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严重后果,同时联系宋二某劝说其父。“当初你急需用钱,他毫不犹豫借钱给你,现在他生活困难需要这笔钱,你们这么多年的情谊,怎么能一拖再拖?” 经过数小时沟通,宋某终于认识到错误,向陈某道歉并表达难处。
最终,在王文正的调解下,双方达成一致:宋某按月还款,宋二某为父亲提供担保并督促履行义务,这起历时多年的 “失踪” 执行案终于尘埃落定。
本案中,被执行人试图通过 “玩失踪” 逃避债务,但执行干警始终坚持民生案件 “不放弃、不松懈” 的原则,通过多方追查、情理法结合的方式促成和解,既维护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,也彰显了司法公信力。在此提醒:欠债不还不仅违背诚信,更可能面临法律制裁,主动履行义务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。